美妆行业的大洗牌正在上演。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超过90万家化妆品企业吊销/注销,2021年则有超过100万家;2020年、2019年则分别是65万家、58万家。
2023美妆行业发展环境与品牌竞争力
受大环境及行业特殊因素影响,2022年,化妆品零售总额跑输大盘。5月中旬,在刚刚结束的CBE美容展上,不少业内声音显示,需求端仍存疲软,供给端不再出现扎堆上新的情况,行业景气度尚未完全回归。
(资料图片)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化妆品类零售总额276亿元,同比增长24.3%;环比下滑30%。业内普遍观点认为,考虑到去年低基数表现,同比增长也不意味着景气度上升,4月数据仅与2021年保持持平……
天猫5月26-30日预售期间整体GMV约85.87亿元,整体保持稳定。其中天猫美容护理GMV73.71亿元,同比-3.63%;彩妆恢复较好,受益于去年疫情线下场景缺失导致的低基数影响,2023年彩妆天猫预售GMV为12.16亿元,同比+29.98%。抖音渠道增速快于淘系,预计预售额合计在30-35亿元,同比增长超60%。
品牌方面,国产品牌中,珀莱雅表现亮眼,主品牌珀莱雅位列天猫开门红美妆行业榜单TOP4、美容护肤TOP2,彩棠GMV增速超100%,位列彩妆第9位,整体表现优异。可复美首次进入天猫开门红美妆行业TOP20,增长迅速。建议关注增速较快、品牌力优秀的珀莱雅、巨子生物。
国货美妆扎堆上新品
今年以来,复苏是国内美妆行业的主线。与此同时,从上海美博会到近期618的种种宣传,都能看到各大国货品牌新品不断,为的都是在这场复苏战役中拓展自己的“疆土”。
而从电商数据、一季度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来看,美妆行业在逐步走出2022年整体下滑的困局,出现了企稳回升,特别是头部公司表现更为明显。
据了解,国货美妆品牌都派出了豪华阵容,如珀莱雅公司携旗下珀莱雅、彩棠、Off&Relax、悦芙媞、科瑞肤、INSBAHA(原色波塔)等多品牌亮相,上海家化也携旗下品牌典萃、高夫、六神等共同参展。在展会现场,不少国货品牌成为了选品热门。不过,更让业内人士眼前一亮的是,各大品牌还带来了自己的科技新成果和年度新品,科技赋能为行业带来了一股清新感。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博览会有近60000件美妆新品同台展示。
其实,近两个月来,各大国货品牌都在积极推出新品。天猫数据也显示,在618前夕天猫美妆、个护等迎来新品爆发,不少品牌经典系列都推出了“升级版”。其中,天猫超头主播5.26“美妆节”是各大品牌争夺流量的一个竞技场。从机构调研的情况来看,今年超头主播5.26“美妆节”国货头部品牌参与力度加大。以珀莱雅为例,主打品牌珀莱雅共11款明星产品参与5.26美妆节,而去年仅有5款产品参与,双十一时也只有8款;贝泰妮(300957)旗下薇诺娜有7款明星产品参与5.26美妆节,去年是4款。
品牌折扣力度方面,通过分析对比,其中珀莱雅、夸迪、米蓓尔多款的力度为近期最大。海外品牌整体折扣力度也加大,OLAY小白瓶/小白瓶面膜、雅诗兰黛小棕瓶/明星三件套、兰蔻持妆粉底液等多款明星单品折扣,力度都大于去年的618和双11。
在颜值时代下,美妆需求从“可选”变“必选”,美妆消费群体扩大、人均消费额提升与消费升级仍是行业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看好美妆今年的复苏。
虽然国际大牌雅诗兰黛今年一季度继续呈现两位数下滑,公司也下调了全财年业绩预期(预计全年净销售额下降10%至12%),但A股上市公司一季报显示,国货美妆品牌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其中,头部公司复苏的步伐明显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如珀莱雅和贝泰妮在2022年各自创下公司史上最好业绩后,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了增长势头。单纯从年度数据上看,其实国货化妆品牌中珀莱雅已经成为了领跑者。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美妆新零售行业经营模式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显示:
2021年1月1日,新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生效。2021年4月9日,国家药监局又连发三条新规,美妆行业发生巨震。新规明确,美白、防晒、修护等六大功效的宣称必须包含人体功效评价试验。这意味着,化妆品功效“自卖自夸”的时代结束,功效背后必须有科学支撑。
这是一道分水岭,一大批中小美妆代工厂和品牌方,可能被洗下牌桌。
实际上,2020年开始,国家药监局针对化妆品原料、功效、试验、评估等诸多方面,先后颁布了多项新规,每一步都在为粗放式发展的化妆品行业“立规矩”。比如,新规要求,上市销售的美妆产品配方必须提交全配方进行备案,并细化了产品安全、功效宣称责任到人,如若有违法行为,将被5年、10年甚至终身禁业。
监管力度之强,整个行业的发展逻辑被颠覆。
备案全成分意味着成分技术信息的透明化。比如,如果品牌方作为备案人,代工厂就必须向品牌公开完整的配方和原料信息。从这个角度看,不仅是配方,包括产品的成本、生产工艺体系等都没有秘密可言。
与此同时,对中国市场占有率超90%均为中小加工企业和品牌方来说,新规中要求的临床功效试验,都是一笔高额成本。哪怕再微小的行业政策变化,都关乎中小企业的存亡。
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发官蒋丽刚,曾在公开解读新规时认为,未来想要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从设想到上市发新化妆品开发,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过去,代工厂以量赚钱、以周转赚钱的模式,在新规之下已不再适用。企业上新速度正在变慢。有广州美妆工厂老板形容,2021年、2022年,园区里排队装货装车;2022年车辆明显减少。而对许多不具备备案资质的品牌方来说,如果代工厂成为备案人,品牌方就不能出现在产品标签上。“这其实是在倒逼品牌配备研发团队,对工厂亦是。未来,拥有研发能力,拥有独家专利成分的代工厂,将会更有优势。”赵国庆说。
有原料研发人员表示,现在单从备案资料就可以看到品牌间的实力差距,宣称6个功效的产品,一定比3个功效的产品优势更高,投入也更高。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超过90万家化妆品企业吊销/注销,2021年则有超过100万家;2020年、2019年则分别是65万家、58万家。新规带来的洗牌效应,正在显现。
《2023-2028年中国美妆新零售行业经营模式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