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天山区2023年旅游产业专场招聘活动在大巴扎步行街中央舞台前举行。图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交流。(全媒体记者史传芝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 史传芝 宋建华 王磊 牟敏 唐红梅)五月的乌鲁木齐,处处洋溢着活力四射的气息、活跃着积极进取的身影,一幅“人民之城”的奋进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关资料图)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乌鲁木齐聚焦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和青年创新创业就业,以满满的诚意,积极吸引集聚优秀大学生等青年人才,在乌鲁木齐干事创业。从高新技术领域到生产一线,从上班族到创业大军,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青年人才正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温度和热度。
以产业引人才以人才兴经济
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
乌鲁木齐各部门单位、各企业聚焦特色优势产业、社会民生重点领域,持续搭建引才平台,畅通引才渠道,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到乌鲁木齐、建设乌鲁木齐,为乌鲁木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傅建忠是新疆天演源溯网络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去年年底,公司董事长刘振宝从浙江把他“挖”了过来。
作为国内资深的数智农文旅架构师、解决方案专家,40岁的傅建忠也是浙江省数字乡村产业发展联盟专家,个人主导或者参与的文旅和乡村数字化项目包括浙江、江苏、江西、陕西等地的智慧旅游、未来乡村等项目。
“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在新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公司今年的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50%。”刘振宝说,公司正处于用人的时候,管理层和技术层都需要人才支撑。
“新疆数字农业发展空间很大,这就是最打动我的一点。我在这里可以有很大的施展空间。”傅建忠说,目前,新疆天演源溯网络有限公司主要承担阿克苏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该项目也是自治区数字乡村的试点,希望通过自己在数字乡村方面的经验,为新疆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博士毕业的尹海龙,放弃沿海大企业邀约,来到乌鲁木齐,就职于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任新疆维吾尔药业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祖卡木颗粒这款药的确切疗效,一下子点燃了我的兴趣。”尹海龙说,吸引他的是研究项目,让他留在这里8年的原因是新疆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势头。
目前,维吾尔药业、新奇康药业、银朵兰药业、华世丹药业等一批疆内中药、民族药生产企业逐步崭露头角,形成以维吾尔药为代表的中药民族药龙头和骨干企业。
“我也希望能和团队共同努力,为新疆中药民族药产品打响品牌作出贡献。”尹海龙说。
目前,尹海龙带领团队获得了多项产品临床批件,先后获批9个国际注册批件等,承担了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成果助力了产业发展。
迈开脚走出去敞开门引进来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乌鲁木齐各部门单位、各企业主动走出去,加强人才环境和城市推介力度,全方位展示乌鲁木齐的城市环境和干事创业支持政策,让各地人才看到乌鲁木齐提供的发展舞台和成长空间,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迎接各类人才来乌鲁木齐共谋发展。
这个月,来自甘肃省武威市的郑中杰过了试用期,正式成为新疆名电电气有限公司的一名装维工人。
“感谢米东区政府组织企业去我们那招聘,我很庆幸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22岁的郑中杰说,技校毕业后在家附近工作,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元。到了米东区工业园,转正后加上绩效最高能达万元,更重要的是学校学的技能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满意。
今年初,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远赴1600公里外的甘肃省武威市招聘。这场满是诚意和暖意的上门招工,彰显了乌鲁木齐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渴求,吸引了更多人才选择留在乌鲁木齐。
截至目前,通过米东区建立的跨区域协作机制,有700余名甘肃籍务工人员在米东区实现精准就业。
水磨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组织专人带着部分企业代表,分两组前往甘肃、河南和四川等地,与当地劳务部门和企业开展劳务合作洽谈工作,签订了劳务合作框架协议,并将招聘信息通过当地信息平台进行发布。
聚源优品餐饮公司作为企业代表随行招工。“在张掖市,人社部门帮忙对接了20多位有意向来我们公司工作的人,效果非常好。”公司外事部经理卫强说,欢迎各地劳动者来乌鲁木齐工作、生活。
2023年春季乌鲁木齐市企事业单位赴疆内外高校引进人才系列宣介活动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部分企事业单位走进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兰州大学,发放各类宣介材料,现场纳才。
“企事业单位积极主动赴疆内外高校引进人才,凸显了乌鲁木齐对人才的热情和渴求。”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发展联络部部长朱连忠说,将以浙江大学与乌鲁木齐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鼓励毕业生立足当下、把握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为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场现场宣介活动共有90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学生咨询5140人次,初步达成意向2227人次。”市人社局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科科长郭海明说,目前,各企事业单位正积极与高校毕业生进一步对接,让有意向的高校毕业生顺利落地、尽快到岗。
涵养人才生态激荡人才活水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乌鲁木齐紧紧围绕“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的目标,不断强化措施加强人才引进后续服务,大力营造爱才惜才、尊才重才的人才发展环境。
27岁的梁耀萱从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了一年,2020年回乌鲁木齐,发现了商机转而创业,在时代广场楼上开办了一家共享自习室。
“学习的人多,当时现有的自习室基本都会满员,有时候还要等位,所以才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梁耀萱说,简化流程、缩短时限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坚定了留下创业的信心。目前,自习室已经开始尝试拓展社交功能,探索差异化运营,稳定创业。
“就在这栋楼上,我接触了很多和我一样的创业者,有清华大学毕业的、有留学回来的,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我们留在这里干事创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梁耀萱说,乌鲁木齐为给大学生等青年创造较为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尽可能“搭梯架桥”“雪中送炭”,出台了很多切实措施帮助解决办公场地、创业资金等难题。
乌鲁木齐强化服务保障,让各类人才感受“他乡温暖”。
“这次乌鲁木齐到我们学校人才引进方式很灵活。确定去了以后,还能享受生活安置费、博士学位奖励、住房补助、报销首次进疆交通费等,还挺好的。”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鄢继铨说。
一座城市的发展前景、房价、医疗条件、孩子教育水平等,是各类人才是否选择它的重要考量。
“我和家人留在乌鲁木齐,各类人才发展支持政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尹海龙说,他先后入选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自治区“天山英才”人才计划和青年博士计划,申报成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带领科研团队入选自治区2020年天山创新团队,获得了项目经费支持等。同时,还享受到了高新区(新市区)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政策扶持,让他和家人更安心。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这样的目标下,乌鲁木齐集聚人才强磁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犹如强大的“人才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