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为把村里孩子留下来上学 新乡这位校长“掌勺”变大厨 “召回”在外“寄宿娃”

校长赵有尚变身“大厨”,“顿顿有肉”的菜品深受欢迎


(相关资料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宋红胜 实习生 裴元浩 通讯员鲍伟文/图

校长、教师、采购员、厨师,他虽身兼多职,却从来没有“分身乏术”;红烧肉、大盘鸡……他坚持做饭近4年,只为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能把村里的孩子们留下来上学,就是我最大的财富!”4月3日,新乡市延津县塔铺街道太平庄小学校长赵有尚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小食堂”开办不到4年时间,太平庄小学的学生增加了1倍多。

“只有找到‘症结’农村学校才能留住农村学生”

暖春的太平庄小学,环境卫生整洁,一片鸟语花香。然而,曾经的校园,却与此大相径庭。

2017年,赵有尚被安排到这里担任校长职务。彼时,这里的在校生,只有33人。“学生为啥这么少?”赵有尚不断思考着这个问题。

“我来报到那天,找遍整个学校,只找到了一个水龙头。”赵有尚认为,是办学条件差导致了生源的不断流失,于是他从解决用水问题着手,学生、教师喝上了水,校园环境也焕然一新。

要解决的,还有教师的吃饭问题,赵有尚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在学校成立了“小食堂”。

赵有尚从自己家带来了冰箱和锅碗瓢盆,有的老师则从家里带来了米、面、油、菜等。9名老师排好了值班时间,每人轮流当一周的“大厨”。

2019年的一天,一位家长找到赵有尚,想把孩子转到县城的私立寄宿学校。为啥还有孩子要走呢?家长说,家里老人上了年纪,无力照看孩子,家长又要在县城的工厂打工挣钱,孩子的中午饭成了最大的问题。

这位家长说的情况,在这里普遍存在。太平庄挨着延津县经开区,很多村民都在附近工厂打工,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在中午接送孩子,这也是学生外流的“症结”所在。赵有尚灵机一动:“让孩子跟着老师在学校一起吃饭咋样?”那个暑假,他带着老师们到所有学生家里做家访,最终决定成立师生共用的“小食堂”。

校长“掌勺”变大厨 6元午餐“召回”在外“寄宿娃”

“小孩子最想跟谁在一起?还是自己的爸妈!大多数小孩子并不喜欢寄宿学校,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赵有尚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这里的孩子大多不算“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只是白天去打工,下班后还要回家居住。只要解决了午饭问题,学生就没必要去寄宿学校上学了。

2019年暑假一结束,太平庄小学就办起了“小食堂”。每天一大早,赵有尚在上班的路上买好中午的食材,到了学校就开始着手做饭,“我每周还要承担20节的英语课,忙不过来的时候,有些老师也会过来帮忙。”

就这样,赵有尚系上围裙、拿起锅铲,成了太平庄小学“小食堂”的“掌勺大厨”。大盘鸡、红烧肉、包子、炸酱面……他给孩子们的午餐定的标准是:顿顿都有肉,每周不重样,隔三差五还要搭配水果和牛奶,确保孩子们的营养均衡。

“孩子们爱吃什么,我就做什么。”赵有尚说,很多家长一开始持观望的态度,但是看到每天家长群里分享的菜品,纷纷报了名。在这里就餐的学生,从一开始的12人,目前已达26人。

这样的午餐,你觉得应该怎样收费?答案是6元。每人每天6元的餐费,还包含一顿下午的加餐。赵有尚会定期将费用清单发到学生家长群,剩余的费用要么退回学生本人,要么直接抵扣下个月的餐费。

目前,太平庄小学在校生已达78人,基本实现了本村适龄儿童不外流。仅2020年春天,就有33名学生从寄宿学校转到这里。

标签:

推荐阅读